“双减”背景下,学生作业问题持续引发多方关注。有观点认为,作业只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小部分,没必要小题大做。其实不然。作业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情况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这个环节抓不到位,势必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推进与效果。在“双减”背景下,作业这个“小题”必须“大作”。

深入研读课标。课标是实施学科教学的依据与指针,刚性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学科特征。各学科课标都有关于一节课哪些内容应该详细讲解,哪些内容可以简略概述,课堂练习与作业如何布置,针对课的内容如何组织教学等明确具体的要求。教师只有研读吃透课标,才能保证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与有效性。为此,学科教研员要组织本学科中心组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厘清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学科作业设计基本要求。

为深入推进教师研读课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们组织教师开展“学课标,用课标”知识竞赛,抓实前期宣传发动,做到有专人命制试题、有标准化考场监控,最终成绩要确定获奖比例,以此营造全员研读课标的氛围,为学科作业设计有序推进找准依据。

组织主题研修。针对教师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各学科有计划开展系列主题研修活动,邀请学科专家系统介绍作业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流程。语文、数学等学科借助南京智慧教育云服务“金陵微校”、市区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开展“优化作业设计,提升教学质量”主题教研。同时,各学科认真遴选本学科一线优秀教师,介绍作业设计思路与实践体会。通过学科一系列主题研修活动,切实引导教师精简作业内容、改革作业形式、杜绝机械型抄写作业,科学布置有思维含量的理解性、实践性、创造性作业,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与可持续发展奠基。

开展设计评比。教研部门分学段分学科开展教师作业设计专题培训,通过对教师解题时间与学生解题时间进行对比评估,切实提升作业设计与命题能力。为规范学科作业格式、提高作业质量,我们组织学科中心组教师针对学期教学内容精心研制作业模板,编写学科作业单,提供可参考的作业范式及时下发给学校使用。

实践证明,没有评价的活动很难达成想要的结果。为此,区教学研究室鼓励学校组织开展校内作业设计评比,将优秀作业在学校橱窗、网站等平台展出,并推荐参加区级层面评比;区教学研究室再分学科开展作业设计评比,将优秀作业设计汇编成册下发给区内学科教师参考。这样,可以有效引导教师充分关注并主动研究作业设计,切实助力学科教学。

强化作业管理。学校成立学科作业管理专班,制定相应管理规章制度,每天由专人对各年段各班级各学科作业布置及完成情况进行统计,从作业时长、数量、质量、效果等方面开展过程性评价,做到一天一汇总,一周一反馈。我们严格规定小学阶段书面作业仅限于语数英三科且不超过60分钟,其他学科不允许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初中书面家庭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语数英各自完成时间不超过25分钟,历史、地理等学科不留课后书面作业。通过定期检查、问卷、访谈、抽查,了解作业总量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我们借助教学管理平台对各学校教师作业布置落实情况开展过程性督导评估,对存在违规、不合要求等情况通过通报、告知等形式及时反馈给教师,要求限期整改,并将其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与评先评优、年终绩效等挂钩,以此督促教师规范操作,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学研究室主任)

《中国教师报》2022年05月18日第15版

作者:王必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