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正宗猕猴桃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爱书的人都喜欢漂亮的封面。大家议论说现在的封面设计没有以前好,无比怀念过去的优秀的图书封面。那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差的封面,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人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也有我的想法。


泰戈尔有句名言“朴素是最美丽的宝石” 我喜爱的封面就是要有整体上的朴素感!这个朴素的概念是广义的不是狭隘的,它不是简易单调枯燥的代名词。它的表现手法是丰富多样的,呈现的效果也是多姿多彩的。可典雅可清丽;可庄重可活泼;可浅近可深远;可新奇可古朴;可妩媚可雄壮;可绚烂可飘逸;可现代可传统;可民族可世界。总之一切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都可根据书的不同内容选择运用!


欣赏封面,首先从书名(标题)开始。如果说封面是书的脸面,那么书名就是这脸面上的眼睛,是封面的重中之重!书的封面可以什么没有但绝不能没有书名!因为书名是一本书内容最重要的信息传递,读者最终是凭书的内容来选择的,书名就是图书内容的入门提示。好的封面设计必须要层次分明、突出书名,使书名始终处在封面的焦点之中。其余的艺术装饰都要配合书名或直接或间接、或虚或实、或隐或显的来透露书的作品风格和内容信息,绝不能主次不分喧宾夺主!只有“主角和配角”各司其位相辅相成,才能较成功的完成一本书的封面设计。


另外,我认为纸张对封面也有很大影响。封面设计(包括整体书籍装帧)归根到底是一门视觉艺术,它给我们带来的是享受而不是难受!我们批评现在的图书封面“花里胡哨”


,缺乏“质感美感”;赞美好的封面“赏心悦目”,看了“舒服养眼”,除了设计者水平高低不同的因素外,与现在的用纸也有很大的关系!无论是“悦目”还是“养眼”,说白了就是用眼的卫生健康问题。大家都喜欢阳光,但不会直视太阳,因为那会伤害眼睛。我们现在遇到的头疼的纸张问题就是太“白”太“亮”。

以前铜版纸胶版纸主要用在画报画册上,现在则到处泛滥,连普通的纸张也是一股脑的“惨白”。这一片白花花、亮晶晶的景象,会使我们的眼睛长期处在紧张疲劳的状态下,久而久之就自然成疾,被书搞得都快“亮瞎眼”了。封面虽然不像内页那样白得直接露骨,但隔着几层“滤镜”依然可以感受到不舒服的光亮。我们的古人很聪明,虽然他们不完全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但在长期的实践劳动中,认识到纸张不能制作的太白,他们会利用各种方法缓解、中和、减弱纸张“反白”对人的眼睛的伤害。现在我们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有意识的主动的解决这个视觉污染问题,否则设计出来的封面依然会缺乏“质感美感”,变得“花里胡哨”,更不会有朴素的整体感觉了。


人们常说真善美,美产生在真善的基础上,由主体(人)对客体的主观意识产生!它有人的共同感受和个别感受之分,不同的群体或阶层对美的认识也有差异性。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我始终坚信一张好的封面设计必然产生在对一本好书的充分认识之上。所以我希望我们现在的封面创作者能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不能只限于自己的美术专业知识。优秀的封面设计考验的是作者的综合素质 ,需要设计者对书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而且认识的越深刻对封面的创作越有帮助。


总之,美术工作者不能把封面设计当成“小儿科”、商品牟利的噱头。随随便便选一个标题(书名)样式配几张图案就可以敷衍了事了。随着电脑技术在社会劳动中的普及,美术工作者有了更强大的辅助工具,更好的工作条件,完全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时俱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封面作品,为我们广大的图书爱好者提供更优质的文化精神食粮!


图1~图5 套书丛书的封面设计问题主要是解决整体与个性的矛盾。绝不能因为要达到样式整齐划一而丧失个性。这几套书是成功样本 随便单拿出哪一本来看封面都是出色的。


图6 “黑白配”的经典范例。“黑白配”是艺术创作中的永恒话题,如果一个美术工作者连黑白问题都解决不好,没有正确透彻地认识,那他的创作水平也不会高到哪去。中国书画讲究空白,这本《新月集》是大黑,但原理是共通的,效果是相同的。


图7 与三联版的金庸全集相比,我更喜欢宝文堂、吉林人民等大陆出版社早期出版的金庸作品的封面设计。


图8-9 几种小册子,清丽淡雅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