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于杨

我最近接触了一位西班牙的网页设计师Diego,他的专业能力和经验让我们的远程合作异常顺利,我想为大家介绍他是怎么做的。

结识Diego

为了打造公司的新网站,不久前,我在Upwork上发布了一个公开的设计招募,画了个非常简单的原型图,提交了不到2页A4纸的需求描述。一天之内,我得到了全球20多个应征反馈,印度、乌克兰……哪儿的都有,但几乎所有反馈都如出一辙——长篇套话:"简介+你这活儿我多少钱就能做+大概做到什么程度+有更多需求再加钱……"

这听起来很熟悉,因为软件外包行业内大多数同行,也包括我们自己的一些同事,在初步了解客户需求后都是这样跟客户谈的。他们看到我发的需求和画的原型,就认为已经了解了我要什么,即"what",剩下的就是谈价格了。这基本跟家装包工头接活儿时口吻一模一样。但这不是我想要的!所以,看过了一个之后,所有类似的反馈我直接就"PASS"了。

随后Diego出现了,他没有说套话,而是开门见山地说:"你发的需求太简单,依据这个什么也做不了。咱们约时间谈谈吧。"

我当时眼前一亮,"这哥们儿有戏!"我当然知道根据我发的需求什么也做不出来,能做出来我就自己做了,不是么?!

跟Diego约开会时间

没有通常的邮件往来,而是直接发给我一个链接,我打开一看,是他的Calendly(一款社交日历,可

以直接告诉别人自己何时有空),这样我根据自己的时间表,回复他的Calendly就OK了。

为什么?

后来我和Diego前后聊了三次,每次平均1小时。在这3小时里,他问我最多的就是why?"为什么要做这个网站?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设计?为什么要这些功能?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在Diego眼里,似乎我给他的需求都是值得挑战的,直到他弄清楚所有的"为什么"为止。在我"被迫"不断地向Diego解释为什么的时候,我心里认定,这活儿就给他了!

在回答了所有的"为什么"之后,我觉得已经把需求表达得特别清楚了,于是我建议Diego跳过wireframe(线框模型),直接上手做,但是被他拒绝了。

wireframe(线框模型)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因为wireframe做出来后,我发现他的理解和我的预期还是有偏差,而且他从旧网站借鉴了一些东西,但那是我不需要的。这让我在心里又为他的专业性大大地点了个赞!因为他这样做是替我省了钱。如果他按我说的直接开始做,出了第一版,有偏差,我也要为此付他的工时费,返工修改无论要追加多少钱,我都得掏,因为是"按我的要求"做的。

在正式开始做之前,Diego问我:"你们的预算是多少?"然后,我们商定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和工作量。之后的合作就非常顺利了,经过了wireframe的修正,Diego实际上手做的第一个版本几乎就是成品,正是我想要的设计!

Diego的远程工作示范

我们来回顾一下Diego是如何"敏捷"工作的。

· 接到客户需求,先问why

只拿到客户提供的需求,简单沟通后就开始预估工作量,无异于给自己挖"坑",也会让懂行的客户"却步"。即便再懂技术的客户,比如我,最初提供的需求也不能作为解决方案的基础,那充其量只是个沟通的基础。

Diego直接无视了我的"需求",约我"深聊",通过无数个why,他了解到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网站以及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的业务逻辑、商业模式、发展历史,靠什么赚钱?为什么要做改变?他要设计的网站在我们的业务蓝图中处于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

这是最初建立信任的阶段,他的不断提问,让他从我这里了解了很多很多我在两页A4纸上没写的内容,这并没有引起我的烦感,更没有让我觉得他不够专业,恰恰相反,他由此赢得了我的信任。相信我,当你跟客户如此这般开会讨论需求超过3个小时的时候,这个单子不可能不是你的。

· 平等沟通,替客户做最优的选择

Diego跟我沟通从没有一次使用常见的"套路",而是不断"挑战"我的需求。他所做的一切都指向"把事情办好的最优之选",从约时间的细节到拒绝我建议他跳过wireframe的流程,他始终保持自主的思考,以他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做出判断——怎么做才最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他也因此赢得了我更多的信任。

也许有些人觉得Diego傻,明明能多赚点钱,反正是客户自己要求的,何乐而不为?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如果Diego那样做了,虽然我嘴上不说什么,但我对他的信任会打折扣,对他的专业性会质疑,下一阶段任务是否还会找他做我会再斟酌斟酌。

远程工作的根基,正是这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视角,而不是"拿下单子"或"多赚钱"。程序员必须不拿自己当"乙方",不再是"搞技术"的,"写代码"的,"卖时间"服务的,而是和客户利益一致的合作伙伴,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有效解决客户的问题。大家都对同一个结果负责,各司其职而已。

· 有效管理客户预期

无论做设计、编程序还是写文案、做装修,甚至看病,任何服务其实都是可大可小,可繁可简的。同时,任何客户心里都想要更高的"性价比",因此,作为服务提供方,有效地管理客户预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这是结果"双赢"的基础。而Diego又天然地做到了这一点。

在需求分析阶段,他从始至终没做任何承诺,只问"为什么"。在充分沟通之后,还用wireframe进一步明确了我的需求,至此一切都是免费的。在正式开工前,他明确而清晰地就预算、阶段目标及工作量与我达成共识,最后的结果让我非常满意!以后有类似的任务,我会首选他来做。

· 要想远程工作,请先放下你的身份

远程工作思路或者说目标只有一个,替客户做最优的决定,那就一定要不停地问why,这是前提,前提和目标决定了"平等合作解决问题"的视角。

但在一般的工作场景中,大多数情况项目人员习惯于只问what,多少次的失败、"双输",或者做的东西客户用不了都是因为少问了些"为什么"?在远程工作中,只问What会大幅增加项目管理成本,造成内耗、相互推诿和工期延误。

远程工作要求我们忘掉你的技术、设计或什么别的身份,只有以"解决问题"为圆心,站在用户角度发散思维,才能扫清远程工作路上的各种"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