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鹏鹏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据他妈妈陈述,鹏鹏这孩子平时挺聪明的,以前妈妈教他背古诗,学得很快!可现在教他拼音,却怎么也学不会!鹏鹏明年就该升小学了,这让鹏鹏妈妈特别纠结,不知道该不该带他提前学!

初诊接待

一个周二的下午,鹏鹏妈妈独自来到我的咨询室。

鹏鹏妈妈开门见山:“宋老师,我听说现在的小学,一年级学习进度可快了。那么多拼音知识,两个星期就要学完!别的孩子们大多数都在提前学,要么家里教,要么上幼小衔接班。拼音、写字、数学什么的,不提前学可能会跟不上,所以我觉得上学之前必须提前学。”

“嗯,确实有这种说法。”我微笑着点点头,鼓励她继续说。

紧接着,鹏鹏妈妈抛出一个相反的观点:“不过我又听到有人说,小学一二年级的内容没什么难度、特别简单。如果孩子早早会了,他上课就会觉得无聊,不爱听讲,甚至厌学。不是都说一年级正是培养习惯的时候嘛,万一养成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将来会引起很多麻烦呀。”

“宋老师,这两种说法正好相反,哪个听上去都很有道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鹏鹏妈妈无助地看着我,仿佛在等我递给她一根救命稻草。

初步分析

如今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很多父母在孩子上学之前就开始统筹规划。毫无疑问,家长对学习的认知和看法,将在决策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孩子就开启了正式的学生生涯,上课、作业、考试这样的学习任务与学业考查将伴随孩子接下来的十几年。而幼小衔接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转折,甚至决定了他们能不能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孩童顺利转变为积极向上的学生。因此,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视和焦虑,也就不足为奇了。

鹏鹏妈妈提到的两种说法,代表了这个阶段家长的普遍心声:提前学,担心孩子从此失去学习兴趣;不提前学,又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跟不上学校的教学进度。

从学习系统的角度来看,提前教孩子拼音、识字等知识,提升的是语义解析这个模块。根据我的经验,过早学习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孩子在小学阶段可能会短暂领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问题。例如,到中学后,有的孩子可能出现课上不愿跟着老师走、厌学等情绪,这和孩子提前学习了知识,导致小学期间养成课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

事实上,在幼小衔接阶段,真正能够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往往出现在识别驱动模块而并非语义解析模块上。因此,我们应当考虑的问题不是“该不该”提前学知识,而是“如何”在保护孩子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技能,从而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治疗过程

首先,我需要了解更详细的信息,便向鹏鹏妈妈询问学习过程中的细节:“鹏鹏妈妈,你说教了一些拼音,孩子学不会,能说说具体情况吗?你是怎么教的?他学不会有哪些表现?”

“比如 b 和 d 不分,我讲过很多遍了,他就是记不住!”鹏鹏妈妈的语气中难掩对孩子的不满。

我微笑着解释道:“b 和 d 不分是典型的镜像问题,也就是说,对有些孩子来说,d 像是镜子里的 b,所以容易混淆。”

鹏鹏妈妈点点头,接着却越说越生气:“嗯嗯,数字也经常反着写,4 和 5,看上去像是用左手写的,真的像是镜子里的字。我说过很多遍,他就是记不住!”

我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安抚地解释道:“鹏鹏妈妈,不要着急。你知道吗,孩子出现这个现象,恰恰说明他是一个合格的人类。”

鹏鹏妈妈瞠目结舌地看着我,惊讶反问:“合格的人类?”

“是的,正反不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特有的问题。对他们而言,识别驱动模块处在发展过程中,有些孩子会短暂地出现镜像或旋转的问题,这事儿怪不得孩子。我们人类天生的硬件发育就是这个样子的。”我顿了顿,提出了一个常见的比喻,让她能更好地理解,“如一个苹果,不管这个苹果如何旋转,正放还是倒放,或者通过镜子去看它,我们都把它识别为苹果。”我解释的语气非常平和,让鹏鹏妈妈也逐渐缓和了下来。

“哦——是这样啊!”鹏鹏妈妈缓缓靠向椅子靠背,松了口气。然而下一秒她又弹起身子,急切地追问:“可上学之后就不是这样了呀,b d 是不一样的,上学以后总不能反着写吧!”

我点点头,用手势示意她别着急:“是的,孩子确实需要渡过这个难关。我这里有一些游戏道具,家长可以在家里带着孩子玩,用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校准他们的识别驱动。”说着,我拿出《中国孩子注意力养成大书》中专门定制的一套游戏卡牌,向她展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鹏鹏妈妈的表情放松了一些,却还是不能完全放心:“还有,宋老师,我教孩子汉字也特别费劲,他总是记不住,这是记忆力的问题吗?”

我继续向她解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汉字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也是识别驱动的问题。有的孩子不太清楚如何收集文字的字形关键信息,造成对形近字缺乏区分能力等问题,同样,需要调整识别驱动。”对此,我建议她回家后,跟孩子多玩一些与镜像和旋转有关的游戏,并嘱咐她千万不要着急生气、不要盲目批评孩子。

一个月后,鹏鹏妈妈给我发来消息,说鹏鹏特别喜欢《中国孩子注意力养成大书》中的游戏,尤其喜欢夹棍球和旋转卡牌,每天都拉着大人和他一起玩。同时,孩子也开始认真、积极地观察拼音和文字细节,书写正确率大大提高。现在,鹏鹏妈妈已经不再盲目担心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了。

回顾总结

对人和物形成知觉恒常性,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生存能力。例如:如果一个实物苹果上多一个黑点,我们知道那还是苹果;但对于每个孩子一入学就要学习的文字符号系统来说,则大为不同。一个文字符号上多一个黑点就可能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比如“大”字,多一点则变成“太”字或者“犬”字了。对于尚未适应学习要求、打破知觉恒常性的低龄孩子们来说,只有校准识别驱动后,才能有效完成文字符号的正确读写任务。反之,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智力发育特点,将孩子阶段性发展特点视为问题,不理解、不接纳,甚至横加指责,往往会埋下诱发孩子厌学情绪的祸根。

鹏鹏妈妈认识到了小学阶段的学习与幼儿园学习不同,希望采取行动帮孩子顺利过渡,这种意识是好的;但是鹏鹏妈妈因不了解识别驱动的阶段性设定特征,反而给孩子和自己制造了更多的问题和烦恼。为了解决鹏鹏妈妈的困扰,我首先为她讲解了识别驱动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接着教给她一些专为校准识别驱动而特别设计的亲子游戏,包括找不同、图影比对、走迷宫、猜字谜、文字变身等,让她能够在家里用“玩”的方式帮孩子获得一二年级所需的学习基础能力,建立对文字符号系统的有效区分意识。对于像鹏鹏这样刚刚接触汉字的孩子,家长不要过分纠结于字的对错,而是要形象生动地用故事和游戏的方式,启发他们理解和记忆字形字义,做到有效记忆、有趣区分。这样,才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兼顾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老实说,幼小衔接阶段,家长不宜过早给孩子灌输学科知识,顺应本能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完成识别驱动校准工作才是此阶段的首要任务。而所谓“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完全扰乱了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很多家长自己或报班给孩子提前讲授小学知识,不仅不能帮助孩子获得学习的基础能力,反而造成了社会性的教育内卷式问题。

这就像在剧场中,一个人站起来,后面的人为了看见舞台也随之站了起来,这样的连锁反应让剧场里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因为坐着就看不到舞台了。教育领域中,某个单点的突起会引发竞争者的追赶,最终大家依旧保持原有的差距,但是每个人都为此付出了极高的代价。如果说我们的孩子正处于这样的“剧场”中无法逃离,那么智慧的家长首先要保证孩子的双腿有足够的力量站立,确保孩子知道舞台的方向,而不是让孩子比邻座的孩子更早地站起来。

作为一名学习治疗师,我每年都会接触不少“赢在起跑线,却输在了终点线”的案例,实在令人惋惜。与其担忧孩子“无法赢在起跑线上”,不如学会如何科学地指导孩子,避免“输在终点线上”的悲剧。

文源:《学习治疗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