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来在江苏苏北一个三四线小城工作生活,此前在一家电脑公司做经营负责人,从卖电脑耗材开始,做电脑零配件、电脑整机、外设维修、综合布线、系统集成……。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入门门槛越来越低,大量的人员涌入这一行业,这个行业好像越来越火热。好在我还懂得一些基本的经营理念,为公司做了一些基础的人才储备、技术储备和管理提升,公司整体经营也还不错。随着国家对楼堂馆所建设的限制,智能楼宇建设越来越少,计算机信息行业同质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后来我有机会接触到信息技术服务标准,觉得运维可能是一门好生意。公司开始有意识地承接一些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维外包业务,从每年4、5万元的驻点运维小单开始做起,到每年几十万元的整体外包,一点一滴发展。虽然没有挣多少钱,但是公司整体稳定,运维与集成业务互相促进,但很难有大的突破。套用今天的话,处在内卷状态吧。这家企业在当地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和名气,但相比南京上海,企业先天不足,无论是人才团队还是市场区域都无法突破。而我早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如今快五十岁了,知天命不可违。我再怎么努力,我也不能让这个企业登上一个新的高峰。

想来想去,只有换一个赛道了。我开始筹划在南京开办一家产品研发企业。南京作为公司本部,起码可以覆盖江苏全省,不至于被客户当作不会念经的苏北和尚。

做什么产品呢?我原来做经营管理时,发现野外感知设施运维最大的成本是交通费用,因为远离城区,几十公里上百公里不等。作为用户,他们不管不顾,只要发现没有数据没有图像,他就安排你去现场。因此,产品起初就是面向运维需求,发现故障,然后定位故障,有需要再去现场,从而减少大量的无用忙碌。

公司从最先的运行环境采集单元做起,然后是智能柜控制器,再然后是智能柜。一路走来,走了不知多少的弯路,踩了无数的坑,花了不少冤枉钱。产品经历了漏报、误报、不工作,也经历了不稳定、容易损坏、良品率低等致命问题。我相信任何一个雷爆了,对企业都是致命的,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入错行了。合伙人的意见也不一致,有的认为产品缺陷只能在发展过程中慢慢消除,关键是销售量要提升;有的说先要建立从设计到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有的认为销售量越大,产品缺陷带来的负面影响越大,还是要先解决客户实际问题。

大家开始是奔着挣钱来的,现在爆出这么多问题,企业还能不能搞下去?那一段时间,我客居南京,一个人租住在公寓里,差点都要抑郁了。最后在形成一致意见,不糊弄客户,就是不糊弄自己。到用户现场无条件更换了所有缺陷产品,不管是否有故障。前后,因为更换产生的巨额费用,企业也因此陷入亏损状态。壮士断腕,才能使产品的质量管理和缺陷管理得到真正的重视。

物联网电子产品,我知道这个行业乱象丛生,永远不缺投机取巧之徒,但我不能滥竽充数,缺斤少两,让用户质疑我的产品,否则,那是对我人品的质疑。

举一个最简单的选料例子,产品要用到一种交直流转换电源,常见的也就是十几元不到二十元的那种。后来,发现因此而起的大量产品质量问题后,我们选用了业界口碑最好的一线品牌,每一个转换电源要几十元。贵有贵的道理,比如国际上电子产品不良率千分之五的故障率已经是一个比较高的质量控制水平,但这种电源,我们现在也就发现了2例故障,千分之一也不到。

另一方面,物联网这个行业与其它行业一样,永远不缺夸夸其谈的好高骛远之徒,说自己的产品怎么好功能怎么多,又是边缘计算,又是人工智能,如果落不了地,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用不起来,全是扯淡。因此务实可落地,解决实际问题就成了我们产品的追求。

创业三年来,公司智能柜产品在江苏省十一个省辖市得到应用推广,受到了广泛欢迎。客户也积累到几十家, 重复消费率100%。甚至有些客户因为此前不了解我们而选用别人的产品,最后又不惜代价拆除原来的设备,回过头来选用我们。他们知道,我不会辜负他们的信任,看头条的你呢?